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胃镜检查,做了胃镜后有不少人才知道自己有胃息肉,到底胃息肉是什么?要不要紧?本期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胃息肉的医学定义是:
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
这是从肉眼下看到胃息肉的样子,到底里面是什么?只有做病理检查才知道。
从病理的角度,我们把胃息肉分为四种(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特殊息肉),到底你属于哪种?只有切下来做病理活检才知道是这四种的哪一种?
所以,当你拿到病检报告单时,会明确告诉你是哪种?下面,我会逐一描述。
1、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这种息肉最危险,虽然现在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切掉,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
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
3、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
??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基本不会癌变。
??后者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4、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
??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一般来说,胃息肉多为良性,所以不必担心,但有些胃息肉容易癌变,问题就来了,在切下来做病检前,你不知道自己是容易癌变的胃息肉还是不容易癌变的胃息肉,因此,就只有发现胃息肉就切下来做病检。
图片来自互联网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作为学习用途,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任何疾病的依据。
好消息:我开通了今日头条帐号,
头条号名称:
欢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