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年前切了胆,今天说我太后悔了

胆囊是人体不可再生的器官

很多人在出现了胆囊息肉和胆结石的时候

会选择切除胆囊

你们有过胆囊切除的体验吗?

你们后悔吗?

来自毕节市金沙县的

患者张先生(化名)是真的后悔了

原因是胆囊切了结石“不死”

跑到他的肝里继续“作怪”

这一次,治疗难度和费用都增加了很多……

切除胆囊并不意味着不长结石

张先生今年49岁,早在年,也就是他30岁的时候,医院选择了胆囊切除,本以为切了胆就不会再长结石了,没想到这一次的切胆决定,却在体内埋下了巨大隐患。

妄想切胆后“一劳永逸”的生活,在5年前被打破。当熟悉的右上腹疼痛袭来,他心头一颤:“我胆都切了,怎么还会疼?”痛感呈阵发性胀痛,强烈且难以忍受,他带着医院做相关检查,被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面对这一结果,张先生怎么也想不通,也难以接受。

这5年里,结石引起的上腹疼痛间断发作,张先生每次都靠口服消炎药和止痛药来缓解,但终治标不治本。常年的痛苦折磨,使他身心俱疲,终下定决心彻底治疗。

在亲朋好友的推荐下,张先生最终决定到专门治疗结石,且在贵阳当地口碑一直医院,来解决结石问题。

入院后,经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

没有胆囊结石跑到肝脏里“作怪”

在见到主治医生、肝胆外科主任、原昆明医科大学四级教授、云南省医学会外科内镜学术组第一副组长秦兴陆教授后,他将心中多年的疑惑全盘托出:“胆囊都切了,怎么还会长结石呢?”

对此,秦兴陆教授无奈表示:“像你这样切胆后仍然长结石的情况,临床上很多,切除胆囊并不能完全阻止结石的再生。”

“有研究报告指出,切除胆囊患者和未切除胆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是2:1。也就是说,切胆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上升了一倍。”秦兴陆教授分析到“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胆囊切除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代偿性扩张,从而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漩涡或涡流,产生沉积,这是再生结石的重要原因。很多患者以为切了胆就不长结石了,其实不然,很容易招来胆总管结石。相比胆囊内的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更加危险,治疗难度也更大。”

听到这,张先生对自己当初切胆的错误决定懊悔不已:“本来以为切了胆就万事大吉了,谁知道现在又患上了胆总管结石,我的胆囊算是白切了,丢了个器官不说,现在还是要手术。”

妙手取石这台手术有些难度

6月25日,从中午12点50分,由秦兴陆教授亲自主刀的手术开始了。

张先生的腹部,19年前切胆留下的疤痕还很清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当初他切胆的举动有多“盲目”。

手术后不久,秦兴陆教授就发现张先生存在明显的肠粘连;紧接着找出胆总管下段的3颗直径约0.8cm-1.8cm的结石,予套石篮顺利取出;随后又在左肝管开口处将一颗嵌顿结石,顺利取出;最后,又在左肝管内分支胆管内发现大量结石,予胆道镜配合胆囊镜悉数取净,手术进展一切顺利。

直至下午5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肝胆外科秦兴陆教授手术团队通过缜密配合及娴熟细致的操作,成功为张先生实施“腹腔镜腹腔探查+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肠粘连松解术”,手术圆满完成。

专家呼吁盲目切胆有风险

对胆囊结石的治疗究竟是切胆还是保胆,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年一项数据追踪调查显示,该机构对名“切胆取石”患者进行调研,其中91.77%的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免疫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17.12%的患者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和肝胆总管结石,84.23%的患者为当初的盲目切胆感到后悔。

秦兴陆教授强调:“这名患者切胆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就是典型的切胆并发症,不仅如此,胆囊切除后还会发生诸多问题,如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液返流、胃食管返流、结肠癌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损伤及胆囊术后综合症等,给患者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胆囊作为一个非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器官,而今已备受众多专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xirou.com/dszy/90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