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增生息肉,或是气机运行的问题,讲

结节、增生、息肉,是不少人体检发现的情况,有的人下意识往“癌症”角度思考,忧心不已。其实,现代医学对它们有明确的界定。

结节:体积小,不超过3厘米,再大一点叫肿块,一般来说,结节是良性的,少部分是恶性。

增生:包括生理和病理的增生,大部分是良性,但有的如食管、胃黏膜增生属于癌前病变。

息肉:大部分在空腔脏器里生长,如鼻、胆、肠、胃等,生长缓慢,但要引起重视。

所以,直接把结节、增生、息肉与癌症挂钩是不妥当的,但要反思个人健康习惯,适时干预和治疗。有的人一割了之,但有的人希望用中药调理,慢慢解除警报,且尽量避免手术带来的影响。

中药能对付结节、增生、息肉的名方不少,有的还制成了中成药,这里说一个药材多、疗效好、名气大、争议广的药方。

药材多:全方16味药材,算是较大的方子了。

疗效好:抓住“气机”这个主要矛盾,大力理气、补气,受到推崇。

名气大:很多中医知道这个方子,有大量记述,且加减化裁出更多名方。

争议广:药方出处成谜,因为抄来之后说成是自家“祖传秘方”,所以争论不少。

方子叫“十六味流气饮”,由于受多方中医争宠,反而不知道原创来自哪里。现代有人专门研究了其出处,认为其源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内补散”,元朝《仙传外科秘方》正式命名,明朝开始大量流传,还传到了日、韩等国。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万病回春》、清代《医宗金鉴》等医书,对“十六味流气饮”剂量、组方进行了创新,也可看成是另一种“抄袭”,后世的经典方剂,大多与这些医书有关。

十六味流气饮,方子既指明了药材数量,也点明了以“气”为先,理“气”为主,补“气”为要的思路,“流气”,就是让全身气机顺畅地动起来,激浊扬清。

中医认为,结节、增生、息肉等问题,叫“癥瘕积聚”,是气血凝滞的产物,气机不畅,血流不顺,慢慢就有痰湿,进而出现包块。所以用气药为开路先锋,抓住气机这个根本,血药随后清除瘀浊,扶正固本,可解决问题。

十六味流气饮,方中16味药材“聚是一团气,散则分五路”,药材都是药气平和的成分,没有猛药,更见功力。

16味药聚在一起,强强联手,冲开包块瘀堵,打开气血通路,疏肝气,清肺气,护胃气,升脾气,补肾气。16味药当中,还各有小组分工,理顺气机,比如:

第一路:散气,由桂枝、乌药2味药组成,温经通脉,散寒助阳,既驱除原有的寒邪,又防止新的寒凝,目的是为通气活血打基础。

第二路:润气,由苏叶、桔梗、白芷、防风4味药组成,它们均药气质润,味甘不燥,辛散行气,开宣肺气,祛风又不伤正。

第三路:降气,由厚朴、槟榔、木香、枳壳4味药组成,它们可消食导滞,除胀降气,且能健脾胃,特别是把上逆的邪气降下来。

第四路:补气,由人参、黄芪、甘草3味药组成,可补气升阳,既推动气血运行,又防止散气、降气太多伤到正气,甘草还能调和诸药。

第五路:顺气,由当归、芍药、川芎3味药组成,当中既有补血药,又有活血药,破血痹、消血瘀、升血气,血行则气行,以血行促气行,则气运顺畅。

通过散气、润气、降气、补气、顺气,打通气机,活血升阳,解决问题。

用药需遵医嘱,不能乱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xirou.com/drxc/115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