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是,面色暗黄出油、长暗斑、虚胖、易水肿、晨起乏力、小肚子明显……种种身子骨不爽利的感觉,根本原因在于体内“湿气”太重。
那湿气重,祛湿不就好了?
千万别以为事情这么简单!
输
湿气重有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但是很多人没搞清楚就盲目祛湿导致“越祛越湿”。祛湿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那样才能有效将体内的湿气祛除。
寒湿
指湿浊内困肠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均可出现畏寒肢冷,腹胀,大使稀塘,或天亮前泄泻,或浮肿等病症.病因.即寒与湿相合的病邪.致病则卫外的阳气不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
湿热
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会引发机体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湿热伤阴,湿热人群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一定不要轻视。反过来,各种疾病因素同样很易引发脾胃虚弱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要是你还是没办法区分自己是哪种体质,那么你可以根据下面这张湿热寒湿表来判断。
搞清楚自己是哪种体质,那么祛湿就好办了。
说到祛湿,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红豆配薏米,这里有个误区你一定要明白!
红豆薏米有很好的祛湿功效,经常食用可以改善皮肤状态、消除浮肿、美容瘦身。关于红豆薏米的吃法,最普遍的是两种食材直接一起熬粥。但是这个吃法,能祛湿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红豆薏米中的红豆,是指赤小豆,而不是红小豆;
第二,想要有好的祛湿效果,薏米一定是要烘焙/炒制过的熟薏米;
第三,你身上的“湿”也许是“寒湿”,而红豆薏米祛的是“湿热”。
(红小豆圆润,而赤小豆的形状是细长的。如图所示:)虽然同为豆科,营养也接近,但红小豆的祛湿效果就弱很多了,几乎可忽略。生薏米,性微寒,人体忌寒,湿气重的体质,再吃生薏米,就会变成湿寒体质,完全是反作用。生薏米,经过烘焙/炒制后,去掉了原有的寒性,性质变温和,更适合食用。综合以上,正确吃红豆薏米要挑赤小豆,而且要烘烤/炒制薏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你的肚子怕凉,吃点凉的就拉肚子,而且大便发黏、身体发懒、两腿发沉,那就是寒湿的症状。去寒湿,就要换个方子了,可以用苍术泡水喝,而且非常便宜。放三到五克在杯子里,用刚烧开的水冲开,泡半小时就可以喝了,喝淡了就可以扔掉。坚持一个月,可见效果。所以,治病养生可不能盲目,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此外,脾虚运化水汽的能力降低,体内湿气便加重,湿气过多,又会加重脾的负担,引起恶性循环。只祛湿不健脾,治标不治本,喝再多红豆薏米水都没用!因此祛湿和健脾必须同步进行。
小贴士
浸泡过的食材更容易煮烂熟透,营养才能煮出来。因此煮薏米粥一定要事先浸泡,不仅营养好,而且口感软糯又香甜。若是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肥胖症等朋友,不要轻易饮用红豆薏米芡实粥,以防加重病情。身体若是脾虚,饮用红豆薏米粥容易饱胀,难以消化,影响祛湿效果,因此要先健脾才可。党参、白术(炒)、黄芪(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甘草(炙)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一次9克(约一瓶盖)一日3次国药准字Z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仅作公益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