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伴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多与家族史、油腻饮食、血脂增高、饮酒等因素有关,分为胆色素型、胆固醇型和混合型。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症状反复不缓解,尤其是伴有胆囊颈部结石者,保守治疗无效。
以往医学医院多会采用传统手术切除胆囊,传统开刀手术存在这诸多的弊端,例如手术切口大,入腹层次多,术后易感染;常用的右筋缘下切口损伤肌群多,术后对运动影响大,导致住院时间长,会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其他良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审美和舒适度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广泛。在腹壁上打1-4个小孔,通过小孔放入摄像头,把腹腔内的图像放大5-10倍,利用长的手术器械,进行解剖,完整切除胆囊后,将胆囊连同结石一起套入一个口袋中,然后将口袋完整取出,所以不会造成腹腔结石的残留。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微创,腹壁切口小,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正常饮食,而不像开腹手术那样在床上躺好几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亚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其他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传统手术与腹腔医院普通外科: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尤其对疑难复杂胆囊炎症有独特的治疗手段,相比以往急性胆囊炎只能临时采取胆囊造瘘手术来说,我院开展的保留胆囊后壁的疑难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完成任何类型的胆囊炎。
能有效避免胆囊造瘘术需二次手术治疗的痛苦和风险,尤其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更是受益颇大。
开诊2年来,已成功开展30余例保留胆囊后壁的疑难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已获得理想疗效,其中半数为高龄患者,多是80岁以上,多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效果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
2
病例分享
为八旬老太解除多年病痛
家住盖州市郊区的83岁的患者李奶奶,患有多年的胆结石,腹部疼痛一直缠绕着她,但因为年龄大一直未采取有效治疗,直到近日因医院就诊,由于专家和设备限制,只能行传统手术方式。经全面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因李奶奶胆囊功能不好,炎症比较重,消除结石后临床症状改善不确切,术后结石复发可能性较大,普外科田平主任建议为李奶奶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达到微创目的。
家属在得知要进行手术后,表现出明显的顾虑,一方面是因为李奶奶年纪比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奶奶长期患有冠心病,怕老人家没办法承受手术。田平主任耐心为他们讲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现在切胆囊不用开大刀,可以采用微创手术,仅仅在病人肚子上打几个小孔,在腹腔镜下就能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比传统开腹手术要安全得多。”李奶奶的家属听后,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子就落了地,当即表示同意了这种术式。在麻醉科团队的通力协助下,田平主任亲自为李奶奶行“保留胆囊后壁的疑难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仅用了40分钟,过程很顺利。术后第三天李奶奶就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床行走了,李奶奶非常高兴,直夸自己太幸运了,不用长途跋涉去外地求医,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这么高超的医术。“感谢田平主任亲自为我做手术,感谢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照顾,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都是一流的,这么大岁数了还有冠心病,还能达到这个康复效果,我非常满意!”目前李奶奶已经康复出院,患者家属特地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33
专家科普
普外科田平主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视野清晰,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切口小,腹部仅有3-4个直径3-10mm左右的小孔,患者受到的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有些手术术后3-4天就可以出院,术后很快恢复。该术式适应人群广,被现代人们所青睐的一种手术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症: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结石直径大于2厘米或多发小结石;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急性胆囊炎、亚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大于1厘米,特别是单发、基底宽、短期迅速增大者。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